在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,一位身姿挺拔的东方青年正匆匆穿过红砖走廊,他背着沉重的书包,手中还握着一把细长的剑袋,这位被同学们称为“校园剑客”的年轻人,正是曾代表法国参加国际击剑比赛的华裔选手费若秋。
从巴黎到纽约的跨越
费若秋出生于法国巴黎,父母都是早年移民法国的中国人,从小在巴黎郊区长大的他,在一次社区活动中偶然接触击剑,便与这项运动结下不解之缘。
“我十岁那年,当地俱乐部来学校做推广表演,那一刻我就被剑手的优雅与力量征服了。”费若秋回忆道,眼中闪烁着光芒。
经过数年刻苦训练,费若秋迅速崭露头角,16岁入选法国青年击剑队,19岁获得全法青年锦标赛亚军,然而就在运动生涯蒸蒸日上之时,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——暂时放下击剑,申请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哲学双学位。
“许多人问我为什么在运动巅峰期选择求学之路。”费若秋微笑道,“对我而言,击剑不仅是竞技,更是思维的艺术,我想通过学术研究,更深入地理解这项运动背后的哲学与科学。”
哥大校园的双重生活
在哥伦比亚大学,费若秋的生活被严格分为两部分:上午是密集的学术课程,下午则是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。
每天清晨6点,当大多数同学还在睡梦中,费若秋已经完成5公里晨跑,开始预习当天的课程,上午的课程结束后,他会匆匆吃完午餐,赶往学校的击剑馆训练。

“时间管理是最难的挑战。”费若秋坦言,“我必须精确到每分钟,有时在实验室写代码到深夜,第二天一早还要参加训练,但这样的生活让我感到充实。”
哥伦比亚大学击剑队教练罗伯特·史密斯对这位特殊队员赞赏有加:“费若秋带来的不仅是出色的技术,还有欧洲职业运动员的专业态度,他的到来提升了整个队伍的水平。”
东西方文化的融合
作为一名在法国长大的华裔,现在又来到美国求学,费若秋对文化融合有独特见解。
“击剑教会我如何将不同文化的精华融为一体。”费若秋说,“法国的技术细腻,中国的战略思维,美国的创新精神,这些都在我的剑术和学术研究中有所体现。”
在哥大,费若秋还创办了“东西方击剑文化交流会”,定期组织讲座和工作坊,探讨击剑运动在不同文化中的发展演变。
“我想打破人们对击剑是‘欧洲贵族运动’的刻板印象。”费若秋说,“击剑中的许多战术思想与东方兵法相通,这种跨文化的对话非常有趣。”
学术与击剑的相互启迪
费若秋选择计算机科学和哲学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专业,实际上与他的击剑生涯密切相关。
“计算机科学训练逻辑思维,哲学培养批判性思考,这些都是优秀击剑手必备的素质。”费若秋解释道,“在剑道上,百分之一秒的决定就能决定胜负,这需要大脑像计算机一样快速处理信息,同时又有哲学家的战略眼光。”
费若秋正在从事一个跨学科研究项目:开发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击剑训练辅助系统,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捕捉运动员的动作,然后使用算法分析技术缺陷和战术模式。
“传统击剑训练主要依靠教练的经验,我希望用科技手段让训练更加科学化。”费若秋说,“这个项目结合了我的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,是我学术与运动背景的自然延伸。”
未来的规划与梦想
虽然学业繁忙,费若秋并未完全放弃竞技体育,他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了多项美国大学击剑比赛,并取得了优异成绩,他还在考虑未来重返国际赛场的可能性。
“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是我的目标之一。”费若秋透露,“但这次我将代表中国参赛,这是我父母的故乡,也是我文化认同的重要部分。”
费若秋的计划不仅限于自身发展,他正在与哥大和中国多所高校洽谈合作,希望建立中美击剑交流项目,帮助更多中国击剑运动员获得海外训练和学习的机会。
“现代运动员需要全面发展。”费若秋说,“体育与教育不应该是对立的选择,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证明,二者可以相互促进,相得益彰。”
校园外的影响
费若秋的故事已经超越校园范围,开始影响更广泛的群体,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日常训练和学习心得,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。
“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留言,说我的故事激励他们追求体育和学业的双重梦想,这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。”费若秋说。
去年,费若秋还与朋友共同创建了一个非营利组织,为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击剑入门课程和学习辅导。
“体育应该是平等的,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。”费若秋说,“我们已经在纽约和巴黎开展了项目,未来希望扩展到中国更多城市。”
平衡之道
面对如此多元的身份和繁忙的日程,费若秋如何保持平衡?

“关键是要找到连接点。”费若秋说,“我的学术研究、运动训练和社会活动不是彼此分离的,它们都围绕着同一个核心:通过对击剑的深入理解,探索人类潜能边界。”
费若秋的日常生活严格而规律,但他也会特意留出时间阅读、冥想和与朋友交流。“击剑不仅是身体的运动,更是心智的修炼,在哥大的学习让我更加明白这一点。”
随着毕业临近,费若秋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,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:“无论最终选择职业运动员、学术研究还是创业道路,我都将继续推广击剑运动,促进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,这已经不仅是个人梦想,更是一种责任。”
在哥大古老的图书馆里,费若秋合上书本,望向窗外,夕阳下的校园宁静而美丽,正如他多元而丰富的人生旅程,刚刚揭开新的篇章。
“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剑客,”费若微笑着说,“重要的是敢于出剑,无惧胜负。”